首页

首页  >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  正文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李四光学院:开拓创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发表时间:2022-10-28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办学职能,也是大学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了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2012年4月,在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共同指导和支持下,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携手成立“C?科教战略联盟”。同年8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签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李四光学院自此应运而生。2012年至今,李四光学院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有效举措和培养模式,为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卓越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李四光学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

聚焦地学 广泛合作携手育英才

李四光学院自成立以来,便以培养地球科学领域中具有独立思考、自主表达、崇尚学术、勇于探索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建,旨在通过整合校内外相关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以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方式,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和人才创新。

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每年招生人数为60人,两个班级,其中地质学类招30人,地球物理学类招30人,均从高考招录中直接录取。地质学类含地质学、地球化学两个专业方向,地球物理学类含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进行专业分流,按照学生个人意愿在大类中选择专业。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想信念领航是关键。李四光学院以“好奇心驱动”和“使命驱动”并重的教育模式,将坚定理想信念、价值引领和学术培养相互结合、互相渗透,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李四光传》、观看《大地之光》话剧,成立李四光科普宣讲团,组织李四光纪念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让学子们追寻大师足迹、讲述名家故事、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先生精神,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责任使命和地质报国的情怀,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每个学生能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成才成器为目标,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李四光学院在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学院利用中科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系列荣誉课程。大一阶段开设中科院地球科学导论课;大二大三阶段开设中科院协同育人菁英讲堂并实施导师双选制度;在假期开设“走进中科院”系列活动。通过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以宽广的通识知识为基础、深厚的跨学科交叉知识为骨干、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顶尖的知识结构。

李四光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积极组织学生申报中科院科创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启航/领航计划等科研项目,着力提升菁英班学子的科研能力、研究分析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招硬招 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李四光学院出实招、有硬招。学院以中科院设立的地球科学菁英奖助学金和荣誉学院专属导师聘书、毕业证书等为依托,建立学院荣誉制度与体系,让每一位菁英班学子感受到在学院就读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幸福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外交流格局,形成“高端引领,学研融合、全员覆盖”国际化培养体系,学院成立以来,学生对外交流率为13.75%;以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宣讲活动、文化活动、党团活动等丰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强化学院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

对于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李四光学院在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构建了五大体系,即思想政治引领体系、科研训练体系、奖励资助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和人文素质体系。这五大体系,如同“五驾马车”,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在思想政治引领体系建设中,李四光学院以责任感教育为支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确立地质报国的志向,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和时代责任,通过主题教育、党团活动、评优创先等,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在科研训练体系建设中,李四光学院以导师制为依托,制定完善的科研训练体系,要求每一名学生大学期间至少主持或参与过1项科研项目,学生们在科研训练中,不仅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还锚定了将来从事地学研究的方向。

在人文素质体系建设中,依托本科生院优质资源,李四光学院组织学生参加“通识大讲坛”“地球科学大讲坛”“震旦讲坛”等讲座活动,制定学生的假期读书计划,定期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增强学生们的人文知识素养,通过一系列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爱思考、爱阅读蔚然成风。

在奖励资助体系建设中,李四光学院制定《学生奖励资助体系方案》《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中科院地球科学菁英奖助学金实施方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月月评”实施方案》等,将奖励资助日常化、体系化、常态化,对于学术竞赛、论文发表、技能证书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对于日常表现良好的班级、宿舍等给予表彰,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之情。

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李四光学院对其不断优化,从学校到学院,成立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学术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决策、执行都见成效。

近年来,李四光学院强化六个服务,即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院系、服务联合培养、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学院在和中科院各所联合培养的过程中,既服务好学院师生,还立足大局,服务学院建设,服务联合培养目标宗旨,通过“选才、育才、成才”的阶段化培养,最终服务国家战略。

李四光学院院长谢树成院士讲授专业思政第一课

砥砺前行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成效

雷速体育,雷速直播成立李四光学院,就是为了培养一批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学院自2012年建院以来,共培养出七届毕业生共413人,平均升学就业率94.91%,78.1%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借助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的平台,毕业生中140人进入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继续深造,74人前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博学位,75人在本校继续深造,25人被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在学生就业方面,75人被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建筑、网易等单位录用,其中有1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1名毕业生考取湖南省选调生。

人才辈出,济济一堂,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李四光学院建院十年,向社会和学校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教育答卷。2013级的李超同学基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火星车采集的实验数据,在今年9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Nature》,该文章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观测基础。2012级的崔心东同学(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获得者),得益于本科阶段在李四光学院受到的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培养,在北古所朱敏院士和雷速体育,雷速直播赖旭龙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对原始肺鱼化石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运用相关的古生物知识,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名为《The rapid evolution of lungfish durophagy》的论文,为肺鱼类的食壳性起源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假说。2012级的由德方同学,在德国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了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让李四光学院院旗飘扬在北极上空;2013级的王瑞雪同学,本科毕业后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现已在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学业,目前准备回国从事科研工作。

李四光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喜讯频传。2012年以来,菁英班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等各类赛事中斩获佳绩,累计127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64人次,省部级奖项63人次。在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周逸恒、高伟斌、周兆麟三位同学提交的作品,获得特等奖,创造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在该项赛事中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李四光学院充分发挥科教结合的培养优势,每年至少邀请2次院士或国家高层次人才来校为学生们授课。十年来,共有65位中科院名师开展109次导论课、前沿课、协同育人菁英讲坛等课程讲座,其中包括3位院士、14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孙和平院士,曾经7次来李四光学院为菁英班学子授课,在大家和名师的引导下,菁英班学子收获满满。

面向高年级的科学前沿课,李四光学院以“协同育人菁英讲堂”的形式,由中科院的老师们为学生带来更深入的讲解,帮助同学们自主提出问题、开阔学术视野、进入前沿领域,从而获得巅峰体验。李四光学院紧随时代发展,打破物理空间的壁垒,通过线上线下双课堂的形式,邀请中科院院士专家对学生们细心指导,目前中科院已有267名专家参与指导菁英班学子,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孙和平院士讲授“地球科学导论”课

李四光学院共组织菁英班学子赴中科院开展走访调研和实习达1025人次。截止目前,共有320名学生参加了中科院导师双选,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培养平台和校内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菁英班学子参加了9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础科研训练项目、自主创新训练项目,获得50余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在中科院导师指导下,136名学生开展了中科院创新实验训练,获得164万科研经费资助。

李四光学院组织“走进中科院”系列活动,学生们在北京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参观交流

李四光学院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龙杨千秋通过自主学习,以第一作者同时也是唯一的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16级学生董明潭共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被SCI期刊收录。

李四光学院菁英班的学生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和组织各项文艺活动、体育赛事和社会实践,其中2016级学生张文渊和2018级学生岳超盛先后登陆央视舞台;溯源团队获评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国家级重点团队;201131班团支部获评2016年“全国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在2014至2020年间,均有团支部获评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李四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曾获第八届华中七校本科生党支部风采大赛邀请赛一等奖,在2015年至2020年间,连续6年获评校“十佳学生党支部”,在2021年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四光学院学生在北戴河野外实习

回首过去的十年,是李四光学院从无到有、砥砺奋进的十年。学院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一起书写辉煌。面向新的征程,基础学科需更多富有潜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播撒创新的火种,李四光学院将持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构建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为地球科学研究贡献地大力量。(来源 李四光学院 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陈华文)